宋光茂:玩房的人對房子占而不用致資源浪費
來源: 中國經濟
“玩”房的人,對房子是占而不用,只是純粹的占有。這類需求應成為房市調控甚至打擊的首要對象。
宋光茂
人們通常認為,房屋需求包括居住和投資(含投機)兩部分。但綜觀當今房市,還有另一種需求漏“網”了,這就是由“擁房傾向”或者說“戀房情結”而產生的“玩房”需求。或許這種需求對房市更有沖擊性,是房市最典型的泡沫成分。
近日,有友人竟說:“人們喜歡養貓養狗,我就喜歡養幾套房子。”聽了此言,筆者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人們對房屋還有類同于對寵物一般“玩”的需求!
“玩”房的人,房子在他手里,既不住也不租更不賣,就是賞。他今天到這套看看,明天到那套轉轉,欣賞著他擁有的房子就心花怒放,可能他的感覺就如同欣賞古玩的人一樣,或者像牽著可愛的小狗小貓的主人一樣。在這樣的房主眼里,房子已經不是建筑物,而是異化為一種精神產品或者娛樂用品。
或許這類房主太喜愛房子了,以至于房子能使他大腦里產生一種類似多巴胺的物質,令其心曠神怡。這時候,房子在他那里已經被異化為類似于鴉片、冰毒之類的東西,用過就舒服,不用就難受。
房子一旦成為這些人的玩物,需求的價格彈性就不那么靈敏了。他只要看到喜歡的房子,有閑錢要買,沒閑錢千方百計湊錢、貸款也要買。于是,房市上有些房價顯然高得離譜了,也總是有人買。大款置豪宅,小款置小宅。“玩”房的人,對房子是占而不用,只是純粹的占有。對財物的所有權通常包括占有、使用、處置等項權利。“玩”房的人對房屋的所有權,只表現為占有這一項權利。
“玩”房需求導致房屋資源的巨大浪費,大量房源閑置,房市受到嚴重沖擊。一方面是一部分人的基本居住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是以房做玩物。為此,這類房屋應成為房市調控甚至打擊的首要對象。
“玩”房需求,源于人的貪婪本性。房子在當今仍是稀缺的東西,貪婪的人就要把稀有的東西占為己有。這和一些人迷戀稀缺的古玩、字畫,是完全相同的道理。在“玩”房的人那里,這已經異化出房屋拜物教。
“玩”房需求雖然不以經濟為目的,但異化出房屋拜物教,卻是以房屋的經濟價值為基礎的。以稀缺而貴重,以貴重而崇拜。可以想見,目前美國底特律的房子不會成為玩房人崇拜的對象。
房市調控,政府為弓手,需求為靶子,一向如此。充分透視對房屋的各類需求,才能使調控有的放矢。現回首,玩房需求并沒有納入政府的調控范圍之內,因為它根本就沒有被納入房屋的需求分析視野之內,而這正是泡沫成分最嚴重的部分,房屋已經完全偏離了其本來性能。亡羊補牢,政府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這部分需求的調控,或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房市調控的關口后移,或許是抑制玩房需求的有效措施。綜觀已有的調控措施,基本上是作用于房屋的交易環節。關口設置于此,玩房需求往往從此關口溜之大吉。將關口后移后,讓玩房者經濟上玩不起,政治上玩不安,心理上玩不樂。今年3月28日發布的不動產登記制度,雖然不像國五條那樣風生水起,但筆者以為它將會成為調控關口后移的一大殺手锏。
勸告玩房者,房子“玩”不得了。
(作者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