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2 收藏 分享 世界船王包玉剛:房產15645處,卻沒有兒子,5000億遺產留給女婿
- 資訊類型:樓市要聞 / 發布時間:2023-10-30 / 瀏覽:3714 次 /
- 2023-10-30 更新 投訴舉報
文|歷史求知所
編輯|歷史求知所
大猛子有句名言:“有人出生就在羅馬,有人生來就是牛馬。”
最近頻繁出現的網絡熱詞“小鎮做題家”,就是一群年輕人原本出身小鎮,寒窗苦讀十余載,初來社會卻發現自己缺少視野和經歷,便以此用來自嘲。
而偏偏,卻有人拿到了上上簽的劇本,因為總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他就是香港有名的房地產富二代吳宗權:他繼承了父母名下一萬多套房,僅靠收租每年就有200億元的收入。
細扒他的經歷,大家才知道,原來吳宗權是我國幾大地產“大腕”中,資歷最輕的掌門人,如今才44歲。
而他名下的九龍倉置業,也是香港最大的商業地產公司。
比如香港有名的六個大商場,像海港城與時代廣場兩個大型的商城廣場,都是由九龍倉實業名下控股的。
海港城是香港租金最高的地方,它匯集了幾乎全球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銷量更是占據了香港的70%,光是海港城一年的租金就能達到一百億。
不僅如此,吳宗權名下企業的規模,還發展到了廣州、成都、上海和蘇州等地。
也就是說,吳宗權就算賦閑在家,每年也能得到高達150億元的租金收入,而這還不包括除荷里活廣場、太子酒店這些黃金商圈以外的收入。
那么,吳宗權為什么這么幸運?他這強大的“鈔能力”從何而來?
高高起華堂
其實,說吳宗權,必須提起他的外祖父,就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船王——包玉剛。
吳宗權能有如此巨額資金,并不是他一人努力的結果,而是他家族三代打下來的江山。他的外祖父是當年有頭有臉的大人物,是坐擁幾百艘大船的船王。
要知道在那個“下海”熱潮的黃金時代,擁有這么多艘船能積累到的財富可不少,于是包玉剛就有了“海上之王”的稱號。
包玉剛出生于1918年,據說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商人,但家境也相對殷實。
所以包玉剛在1931年的時候還在外求學,后來因為國內戰亂才導致他輟學,于是輟學的他也憑著自己的知識儲備進入了銀行。
包玉剛當年并不能算是完全地白手起家,他撞上了20世紀70年代,那是航運的黃金時代。
他看中了航運的風口與前景,便說服父親花70多萬美元的重金在英國買下了一艘舊貨船,就是后來有名的“金安號”。
包玉剛從一開始就想先跟匯豐貸款進行磋商,跟他們提了自己的方案。
將“金安號”修繕后以長期租賃的方式將“金安號”租給了日本一家船公司,這樣他可以賺差價,匯豐可以賺利息,當然匯豐也支持了他。
那個時候只有短租的形式,長租這種經營方式是包玉剛開拓出來的,他開辟了前所未有的船舶租賃經營模式。
也正是靠著這艘船一步步發家致富,后來發展到幾百艘船的船隊,憑借著那210艘貨船成了華人首富,成功登榜上了全球排名第一的十大船王之位。
因為那時候擁有一艘貨船的價值相當于在香港擁有了一棟大樓。而家大業大就必然要考慮繼承性的問題。
可惜包玉剛膝下無子,只有四個女兒,所以他一開始是將財產繼承問題寄托到大女兒身上的,但又考慮到大女婿蘇海文是奧地利人。
雖然大女婿畢業于維也納大學法律系,能獲得博士學位也很優秀,但把財產全部交給大女兒的話比較容易有資產外流的風險,于是繼承問題遲遲沒有敲定。
好在后來包玉剛有了一個地地道道地中國的二女婿,他就是吳宗權的父親吳光正,也是包玉剛最得意的女婿。
吳光正于1951年,跟隨遠赴德國留學歸來的建筑學博士父親定居香港。
后又同包玉剛的二女兒包陪容一樣在外留學,最終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還是加入了兄弟會的亞洲第一人。
常思愛父就職間
1973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吳光正,其實特別希望能夠留任美國進入大通銀行工作,去努力,去拼搏,去實現自己華爾街銀行家的夢想。
也正是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吳光正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女人——包陪榮,兩人是在名校聯名舉辦的聚會中認識的,又都來自同一個地方說同種母語。
與君初相識,猶見故人歸,就這樣,兩個年輕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當時的吳光正并不知道,他的心上人竟是香港商業巨頭包玉剛的千金。
直到后來,包陪容帶他回家見了父親之后,吳光正才如夢初醒。
不過,吳光正可不是只會吃干飯的“小白臉”,他之所以能接手包玉剛的商業帝國,和他自身的辦事能力也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所以,從第一次見過岳父之后,吳光正就以出色的能力博得了一席之地。要說為何吳光正晉升如此之快,不只因為包玉剛的大女婿是奧地利人,三女婿是日本人,四女婿是新加坡人。
而吳光正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而得到包玉剛的偏愛;而他超強的業務能力和商業頭腦也確實值得這份青睞。
因為吳光正有從事過華爾街的金融工作,所以對投資有著敏感而迅速地判斷。
他察覺到了70年代末大家對住房的急需,便開始說服岳父投資房地產領域,并且對九龍倉的前景十分看好,說服包玉剛一定要拿下它。
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和它們旗下的控股公司,位于香港最繁華的地段,是涵蓋了酒店,交通,飲食等產業的最大的港口碼頭。
也就是說,拿下九龍倉,等于壟斷了香港的貨運海運和倉儲領域。
但我們所熟知的房地產投資巨頭李嘉誠又怎么會沒有考慮到,他早就想瓜分這塊蛋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于是他斥巨資買下來九龍倉1000萬股份,他的舉措很快被怡和洋行所察覺,最后怡和洋行為了穩定控制權,反向購入股份。
經此一戰,李嘉誠與怡和洋行兩敗俱傷。吳光正得知此消息后,便請匯豐銀行主席為李嘉誠剖析他所持股份已不能拿下九龍倉控制權的結局來勸服李嘉誠。
李嘉誠思慮再三,覺得匯豐銀行主席分析得很有道理,自己早已資金有限,再爭執下去只會虧損,于是他見好就收,同意拋售股票。
1978年,在吳光正的幫助下,包玉剛正式和李嘉誠開展了秘密會談達成了協議。
以每股36元買下了李嘉誠當時手中所持有的1000萬股的九龍倉股票,后又以每股105元每股的價格收購2000萬股九龍倉的股票。
但收購了李嘉誠的股票并不能收購整個九龍倉,包玉剛和吳光正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怡和原本控股比例最高的應該是凱瑟克家族,自從被包玉剛逐步收購后占股比例開始減少。于是怡和主席開始發起聯合股份保衛戰。
1980年,怡和準備以每股100元回購市價77元的九龍倉股票。
此時包玉剛還在國外,眼看股票控制權岌岌可危,吳光正趕緊通知包玉剛,然后自己四處奔波各大銀行前往貸款。
打算會面墨西哥總統的包玉剛收到消息,也風風火火飛回香港。
6月22日股市一開,包玉剛用吳光正所籌集的22億港元貸款以每股105元出價進行收購,于23日便收購了九龍倉2000萬股。
凱瑟克家族看到了自己的日暮途窮,再爭論下去已無意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自己手上的1000萬股股票股權,以10.05億港元出售給包玉剛,自己則連夜攜款回家。
1981年,對吳光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當時,整個香港市場經歷了一次大變革,吳光正瞄準時機,在旁人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拿下了九龍倉集團。
九龍倉集團對包玉剛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而吳光正的表現,也讓包玉剛極為歡喜。
他開始越來越多地,將關注點放在這個二女婿的身上,甚至后來,直接將吳光正當成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此時的包玉剛還不知道,這個他親手定下的接班人,在日后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驚喜。
1985年,吳光正又在會德豐收購一戰中再次出名,以25億港元現金逼退了新加坡商人邱德拔。
同年,67歲的包玉剛開始進行資產瓜分,考慮到女兒都沒有從商,怕女兒遭到算計或者因婚姻失敗而丟失財產。
包玉剛便決定讓女兒擁有財產的絕對控制權,而四個女婿只有經營權。
在此基礎上,包玉剛將航運航空的生意分給了大女兒和大女婿,貿易生意分給了三女兒和三女婿,金融投資生意分給了四女兒和四女婿鄭維健。
而包陪容與吳光正則獲得了會德豐和九龍倉,以及其他產業領域的控制權,還有占家族48.8%的股權。
將家族的命脈交給了吳光正,可見包玉剛對他的器重。1986年,40歲的吳光正正式接替包玉剛出任會德豐和九龍倉主席。
在各種議論聲中,吳光正又再一次憑借自己的實力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剛接管九龍倉之時,九龍倉的發展相對較緩,吳光正一夜又一夜地剖析和推演。
他開始對九龍倉進行由內而外的大改革,對九龍倉已有的產業領域進行優化升級,對未開發的領域進行開拓。
吳光正思慮分析再三,決定拆除九龍城廢棄的電車廠,改建商業廣場,于是就成了香港有名的時代廣場。
不僅如此,吳光正還在1987年整合建立了海港城。在2015年的時候,這兩座商業廣場的市值已經超過2200億港元,賬面凈值則超過了3000億港元。
回首這一路腥風血雨,這一路戰績累累,吳光正并沒有貪戀商界,而是在2015年的時候就開始把一切交給了他的兒子吳宗權。
試問誰與爭鋒
大家總是認為,吳宗權是生在了一個好人家,卻沒人知道他自身也很努力很優秀,并且他不僅低調還十分出色。
據悉,吳宗權畢業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筑系,走了同他父親以前一樣的路,也轉了父親一樣的行。
2010年吳宗權獲得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聯合頒授的工商管理碩士。
不僅如此,2006年吳宗權還代表香港參加亞運水球賽。
2012年更是在比賽中僅用22分03秒游了1900米,2016年他又獲得了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發的人道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也就是說,吳宗權并沒有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樣終日紙迷金醉,而是利用了家族很好的跳板為自己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不僅如此,吳宗權在他畢業之后,也是同他的父親一樣,進入金融領域工作,但他并沒有一畢業就立馬接手家族企業,而是先進入了瑞士聯合銀行工作,成為一名房地產行業的金融分析師,還參與了瑞士銀行基金的并購和資產管理業務。
直到2005年,吳宗權才開始正式接手家族企業,但并沒有一開始就進入高層,而是同普通員工一樣從小基層做起,一步步晉升一步步歷練。
到2015年吳光正覺得吳宗權經驗較足了,才敢放心將家族企業放手給吳宗權。
此時的吳宗權身經百戰,擁有豐富的經驗也有足夠的信心去繼承和發展家族的事業了,他繼承了吳光正15645套房產,光靠收租一年就有300億的租金收入。
總有人說富不過三代,但吳宗權徹底打破了過往常規,他繼承家產后開始資產重組,將分開之后的兩家公司重新上市。
商界上的他永遠是那么地謙虛,前腳剛謙遜評價總結自己上一年的事業不夠如愿,后腳他就將會德豐私有化了,他永遠在干實事,也永遠在干大事。
后記 :
我們總在看別人花開得燦爛,卻從未看過他們為了開花所做的努力;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生在羅馬,卻不知道羅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
吳宗權哪怕成了香港第一包租公,那也是他的家族幾代人努力出來的結果,也是他個人的努力才不會導致敗光家產的結果。
他之所以能實現階級的跨越,靠的從來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自己和他們家族一代又一代地努力。
所以,在奮斗的路上,我們要有勇氣,有毅力,有夢想,有野心。
不管是個人的努力還是家族的努力,都應該腳踏實地,千萬不能去好高騖遠,千萬不要只拘泥于眼前的得失。
雖然吳宗權的高度是我們普通人較難達到的,但他們家族奮斗的方向、眼界與博弈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去與吳宗權他們這種億萬家族去比較得失,更應該看到他們家族背后的投資的眼光和家族的教育。
畢竟,幸運只會眷顧那些努力的人,機會也只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