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青年報》報道,春天是裝潢的高峰預熱期,不少市民已開始對基本的門窗做咨詢和訂購,但本報近日兩起消費者關于訂購窗戶的投訴個案讓市民對該行業誠信度打了問號。記者采訪獲悉建材市場內先以單價吸引人、再添加各種附(配)件費已是常事,對于近期多發的建材、裝修類投訴,當地工商部門稱如遇市民申訴會第一時間約談商家。業內人士則透露,行業內存在不按實際面積測量、多收配件費、多收防水費、玩弄雙層玻璃概念等四大“搭積木”玩法,消費者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
》投訴
兩商家測量結果懸殊
范先生曾找到科拉勝建材市場的“創前門窗”定做窗戶,但商家工作人員上門測量的結果卻出乎范先生的預料:“對方說一共22.6平方米,我目測了一下覺得沒那么多。原來商家是按照不足2平方米按照2平方米來計算的,說他們店就是這么算的,稱各家的算法不同。”范先生隨即找了家附近一門窗店上門測量,結果窗戶面積總計17.5平方米。
免費“密封膠”也被收費
同樣是該建材市場,孫小姐在“金象門窗”店鋪定做鳳鋁門窗,按照商家要求支付定金后她拿到了一份訂貨單,單價為每平方米370元。孫小姐事后上網查詢得知“密封膠”這一項不少商家均免費贈送,而“金象門窗”則收每米45元,這讓她覺得不可接受。
據悉孫小姐曾在店鋪還未派人上門測量時要求退還定金,但被負責人拒絕,產生了肢體沖突直至公安出面協調后才暫告紛爭。
》回應
建材市場:商戶操作不規范 管理有難度
科拉勝建材市場投訴部經理程女士承認,店鋪內多“搭積木”的銷售模式:“比如說鳳鋁的材質價格一般分為三檔,500、520、560元/平方米,但我們有些店鋪就以350、360、380元的單價把客戶招進來,隨后在定金單中手寫表明其他的費用。”程女士說,在工商部門檢查之后,也建議商家不要將價格作劃分,按照總價來報以免造成消費者誤解,但被商家拒絕,“商鋪總是說這是他們的一種經營模式,只要價格加起來不超過零售價位就可以了。”
程女士坦言管理上存在難度。“有些品牌在上海的總代理較少,便撒給各個經銷商做,但這些商鋪的主人并非店內的老板,而是買下這些店鋪的私人。當遇到消費糾紛時,如果核實下來是商家的問題,即便想趕他們走也得讓產權人出面,但很多時候這些握有產權的人總說‘事情是他們出的,關我什么事’。”
監管部門:已建立快速反應機制
記者了解到,科拉勝建材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科拉勝建材市場物業管理的經營活動,并不是該市場的市場開辦方,市場設有消費者投訴處理客服部。工商部門表示建材市場存在小業主眾多、實際經營戶大部分為外來人口等問題,監管存在難度。
工商部門告訴記者,針對涉及家居建材的消費者申訴舉報在春秋兩季相對集中的特點,會關注民生并積極做好消費維權工作。目前,已建立應急快速反應機制,會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約談經營戶負責人,積極協調消費者訴求,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并強化經營戶自律機制,努力營造和諧健康的消費環境。
》業內人士指迷津
奸商“搭積木” 價格“步步高”
“談好價錢—簽署定金單—收取定金—上門測量—收費”,在建材市場中看似簡單的選購門窗的流程中卻有著不少不為非專業人士所知的消費“陷阱”。有二十余年該行業從業經驗的聚通裝潢謝先生告訴記者,不要被定金單中過低的單價所蒙蔽,因為過低價格的背后,商家常玩“搭積木”的把戲。
“積木”一:
測量單窗寬度滿打滿算不留底
對于投訴個案中5平方米的測量誤差,謝先生認為并非個例。“行業里一般都是算單體的,說通俗一些便是算完每扇窗戶的面積后再根據數量計算總額。碰到一些既要做開窗又要做移窗、既要封陽臺又要廚房、衛生間用的客戶,就會有商家趁機‘撈油水’。”但謝先生說,行業中“單窗不足1平方米按1平方米算”的現象并非是貓膩,“我在行業中二十幾年來都是這樣做的。”但他坦言“不足2平方米按2平方米算是沒有這個說法的”無異于變相多收錢。
他進一步表示:“一般單窗計算寬度時考慮施工因素,左右兩邊各要留0.5厘米底,留底不能計算到總的費用中。但用戶不會個個清楚,一些商家就會把不收費的留底的部分也算入測量范圍,這樣一來就會有價格上的上漲,做得多了面積當然會多不少。”
“積木”二:
配件費用不計算在單價內
記者了解到,雖然有些店鋪打著每平方米200元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但加上不少配件費用后,單窗的價格就變得不那么優惠了。謝先生說這是典型的“搭積木”行為:“所謂的報價應該是單窗所有費用的總和,并非是光窗戶的價錢,這點消費者在簽署定金單時要先計算。”
一般來說窗戶需要的滑輪及月牙鎖價格在20元/個(副),假設一戶人家封陽臺需要做2個窗戶(共4扇),一扇加四個滑輪,就共需16個滑輪,再加上兩副月牙鎖,那么得多付360元費用。假設封陽臺所需面積為4.5(高1.5米、寬3米)平方米,所謂優惠價為200元/平方米,總價就為900元。在這一價格基礎上再加上360元,總計1260元。除以4.5平方米后,單價變成了280元/平方米!消費者原以為得到便宜了,但等于每平方米單價漲了80元。
此外謝先生表示在安裝過程中不乏師傅會建議用戶增加五金件的個數,雖然不乏合理訴求,但也得提防多裝了沒效果反而浪費錢。
“積木”三:
防水費里外兩面都收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商家的防水膠費用均為每米10元,聽上去挺便宜,但其實建材市場中一瓶質量稍好的防水密封膠,價格也只是在15元至20元左右,可以給好幾米門窗做防水處理。
謝先生說,假設最初的窗戶實際測量面積就多的話,那么所用的防水膠也會多。據悉有些商鋪會里外兩面都算錢,也就是說一扇窗戶會收兩遍的費用,按周長來計,最終價格或許能趕上做窗戶的錢,積少成多后也會“彌補”商家報價過低后可能的“損失”。
“積木”四:
玩弄雙層玻璃概念多收費
謝先生告訴記者,行業內一般單層玻璃價格在220元/平方米,雙層玻璃價格在400元/平方米。因如今越來越多用戶會選擇使用雙層玻璃,因此就有商家會故意混淆雙層玻璃概念。
“有些商家會問消費者是要選擇中空玻璃還是真空玻璃,說中空玻璃每平方米到多加50至100元,真空玻璃因不會產生霧氣,每平方米至少加100元。其實不管真空還是中空,外行看起來基本差不多,因為都是雙層玻璃嘛!”謝先生說,有些商鋪就會選這樣有利潤空間的說辭“說服”消費者使用。
》消費提醒
付錢前務必看清定金單
記者提醒消費者,商家的單價如果確實低于市場均價,必須將該誘惑因素考慮進去,因為“不做虧本買賣”是商家的基本信條之一,故定會有其他方面出現費錢。此外定金單上會有商家手寫或機打的配件費用,消費者簽署定金單前可要求商家將這些費用全部算到總價后再計算單窗的單價,隨后再和市場價作比較。
而在師傅上門測量時,消費者可先自行測量下面積心里留底,遇到疑惑及時提出或糾正,以免日后無法說清。還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未讓商家上門測量,簽署了定金單后也是具有法律效應,消費者如事后再違約,和可能因不履行合同而喪失全額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