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實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土地財政的風險,是金融調整、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一個關口必須要闖過去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編者按】“當前實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土地財政的風險”近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13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表示,土地財政是當前沖擊我們金融體系安全的一個根本問題、核心問題。
以下為李稻葵精彩觀點節選:
李稻葵:土地財政是當前沖擊我們金融體系安全的一個根本問題、核心問題,剛剛李行長講銀行現在有了自己的風險管理體制,這確實是,我同意這一點,但是銀行的風險、金融的風險不能就銀行和金融攤風險,必須要看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來自于哪里?來自于整個實體經濟,當前實體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土地財政的風險。
具體說來你去地方政府看,很多地方政府告訴你我有很多的財富,很多土地整理出來可以賣,我拿這些財富做抵押去銀行借了錢,問題不大,但是它的前提是當地經濟都能夠像過去一樣迅速的發展,這件事是不確定的,不能說在所有地方都成立,很多地方會有問題,怎么辦?我看中短期繞不過去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央財政得拿錢,國家在中短期3、4年之內需要多發一點國債券,因為中央財政是沒問題的,中央財政整體的負債率是很低的。
國際上愿意買財政部債券的機構大有所在,你讓外國的機構持有人民幣不現實,人家不愿意拿現金,人家最愿意拿的就是國債券,所以多發一點中央財政的債券,用這錢幫助各個地方政府清理跟銀行多年形成的各種債務,其中包括一些不良債務,這件事我看繞不過去,是金融調整、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一個關口必須要闖過去,這個過去之后同時要做到給地方政府長期穩定的新財源,包括跟土地持有相關的稅收、房產稅,我不認為房產稅是用于降低房價的利器,但是房產稅可以為地方政府帶來財源,但是這個財源必須還富于人,讓各個地方政府編制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編清楚了,審計過的地方政府,咱們允許他發地方債,當然這涉及到預算法的修改。這幾項改革逐步到位的話,會大大改觀,所以對金融體系的沖擊也將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