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消息人士表示,銀監會將在銀行間市場引入信貸流轉平臺,允許銀行向范圍更廣泛的投資者出售貸款資產,以此掃清在必要時接受政府援助或者是向私營部門投資者出售受困資產的障礙。
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消息,外媒周五報道稱,中國正在發展一個新的交易平臺,允許銀行向范圍更廣泛的投資者出售貸款資產,以此掃清在必要時接受政府援助或者是向私營部門投資者出售受困資產的障礙。
報道指出,這個交易平臺目前還處在測試階段,旨在把銀行導向一組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大公司的新投資者類別。由于沒有對資產進行處置的既定先例,銀行事實上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將不良貸款在私下交易中出售,接受方主要是國家擔保的資產管理企業,要么是繼續將無法追討的債務進行無限制展期,從而避免在賬本上計入虧損。
絕大多數分析師都認為,中國政府最終會使用部分公共資金來幫助國有銀行剝離壞賬,但是如果可以吸引至少是一部分私人資本進入這個過程,都將會降低援助行動的成本。
新的平臺被認為將會通過為貸款轉移確定價格來吸引私人投資者參與,為未來的交易建立一個基準。而在定價上的更大透明度也可以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有至少三個對這一事態發展有了解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銀監會將在銀行間市場引入這個所謂的“信貸流轉平臺”,這個市場中有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大公司參與。新的系統將允許進行資產擔保證券的轉移以及非證券化貸款組合的交易。
消息人士表示,這個信貸流轉平臺將在中債登登記和交割,該系統已于上周做過幾單交易演示,還要經過銀監會牽頭的討論和征求意見之后,才能正式上線。
“中債登的系統將可以支持ABS(資產證券化)也可以支持貸款轉讓,兩個品種現在都在弄。”另一位了解技術情況的消息人士稱。
此外,一位來自銀行的消息人士表示,銀監會為推出這個系統已準備多時,此前已去各大行摸底了貸款轉讓的情況。
銀監會對上述消息暫未置評。
2010年銀行間市場曾經推出過由央行主導開發的貸款轉讓系統。有了解情況的人士表示,當年開市的時候,只有兩筆交易,此后該系統的交易量一直十分清淡。
分析指出,中國政府在2008年到2010年之間推出的,作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回應措施的大規模信貸可能導致中國銀行業出現大量壞賬。市場參與者對這個壞賬問題的真實規模已經有疑慮,認為問題可能比官方提供的,系統性不良貸款比例不足1%的估算值要嚴重得多。地方政府也越來越被視作一個特別的風險來源。
允許銀行通過這個平臺擺脫資產有助于防止債務危機的形成,如果資產價格因此而波動,進入實體經濟的信貸流衰竭,通常也會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而允許銀行解決不良貸款,也可以釋放資產負債表上的空間,通過提供新的貸款來支持經濟增長。 (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