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綜合訊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媒體近期密集地批評“鬼城”現象,矛頭直指地方政府寅吃卯糧,靠賒借展開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
有分析指,此舉顯然是要為城鎮化藍圖即將登場作準備,警示地方勿誤讀政策,導致城鎮化滑入“造城運動”的歧途,扭曲總理李克強的經濟哲學。
官媒連環發聲警示地方
文章指出繼“造城導致5.95萬億元的巨額債務該怎么償還”、“中國會不會也出現底特律”、“城鎮化不應是第二個4萬億”后,《人民日報》進一步喊話,認為官方應盡快出狠招整治“鬼城”。中央調子不斷升高,明顯不是巧合。
政經觀察人士認為,官方的舉動,實際是要為城鎮化方案在11月三中全會后出臺鋪墊,預先警示地方政府應正確認識城鎮化戰略精神,切勿將之扭曲為“造城運動”;以防農民無法受惠之余,更引發地方債進一步膨脹的危機。
城鎮化重點土地戶口改革
事實上,城鎮化被視為實現“克強經濟學”—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杠桿化、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政策,李克強對此非常重視。此前曾有消息傳出,城鎮化規劃草程今年較早前呈交李克強時,他發現地方和有關部明顯誤讀政策,包括只聚焦在可能高達40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忽視推進戶籍和土地改革,因此把報告打回頭,要求重修。
一名國務院智囊透露,高層對城鎮化實施非常謹慎,因為領導人已經看到,計劃倘若不能正確實施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也認為,城鎮化的重點應當是土地和戶口改革,而不是投資建設,如果繼續依賴地方政府支出來支持城鎮化,將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