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堪稱“史上最嚴”,地產盛宴卻在不斷上演:北京六環房價進入“2萬時代”,北上蘇杭兩天四地王更是創下新紀錄。調控層層加碼,預期卻愈來愈高,甚至出現“逆襲”式上漲,地方政府、銀行與地產商在其間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地方政府“地產依賴”變本加厲
北京等地為何在這個時段放出黃金地塊?“財政捉襟見肘,地產開發來錢最快”,記者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態“驚人一致”。經濟發展壓力加 大,“錢緊”令地方政府如坐針氈。一些政府官員向記者表達無奈:財政增收困難,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的開支卻有增無減;加上今年地方債務大量到期,還債壓力 加大,賣地成為一種“現實選擇”。
房價回落銀行比誰都“急”
“開發商對銀行是優質客戶。”建行一位管理人士說,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審查標準可能會有數十條,但大型開發商只要項目質量高、周期不長,一般 都可獲批,只是貸款利率上浮多少的問題。“房價跌了,銀行比我們還著急。”一位房地產公司高管說,“房地產行情看漲之時,甚至會有銀行主動上門推貸。”盡 管此前銀行業曾表示,即便房價下跌50%也能撐得住,但考慮到水泥、建材等貸款,銀行作為利益共同體不可能置身事外。
與政策“打太極”的房企
政策調控雖嚴,但一些房企通過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方式與政策“打太極”。“政策嚴一些時,便減少推盤量,人為制造短缺;調控稍有松動跡象,便伺機醞釀漲價。其實房企是這輪調控的大贏家。”一位業內人士說。
專家建議,在樓市調控政策效果出現僵局之時,有關部門應該對地方執行調控完成情況和進度進行一次“考核”,發現問題,排查漏洞,對執行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加強問責監督;同時加緊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學的調控措施,不能讓剛需成為樓市瘋狂的“埋單者”。
樓市調控堪稱“史上最嚴”,地產盛宴卻在不斷上演:北京六環房價進入“2萬時代”,北上蘇杭兩天四地王更是創下新紀錄。調控層層加碼,預期卻愈來愈高,甚至出現“逆襲”式上漲,地方政府、銀行與地產商在其間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地方政府“地產依賴”變本加厲
北京等地為何在這個時段放出黃金地塊?“財政捉襟見肘,地產開發來錢最快”,記者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態“驚人一致”。經濟發展壓力加 大,“錢緊”令地方政府如坐針氈。一些政府官員向記者表達無奈:財政增收困難,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的開支卻有增無減;加上今年地方債務大量到期,還債壓力 加大,賣地成為一種“現實選擇”。
房價回落銀行比誰都“急”
“開發商對銀行是優質客戶。”建行一位管理人士說,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審查標準可能會有數十條,但大型開發商只要項目質量高、周期不長,一般 都可獲批,只是貸款利率上浮多少的問題。“房價跌了,銀行比我們還著急。”一位房地產公司高管說,“房地產行情看漲之時,甚至會有銀行主動上門推貸。”盡 管此前銀行業曾表示,即便房價下跌50%也能撐得住,但考慮到水泥、建材等貸款,銀行作為利益共同體不可能置身事外。
與政策“打太極”的房企
政策調控雖嚴,但一些房企通過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方式與政策“打太極”。“政策嚴一些時,便減少推盤量,人為制造短缺;調控稍有松動跡象,便伺機醞釀漲價。其實房企是這輪調控的大贏家。”一位業內人士說。
專家建議,在樓市調控政策效果出現僵局之時,有關部門應該對地方執行調控完成情況和進度進行一次“考核”,發現問題,排查漏洞,對執行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加強問責監督;同時加緊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學的調控措施,不能讓剛需成為樓市瘋狂的“埋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