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并部署了2022年經濟工作。圍繞房地產業未來發展、年輕人購房選擇、租房市場發展等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了空·白研究院創始人、原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房地產市場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空·白研究院創始人、原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認為,此次會議釋放了更為明確的信號:房地產高杠桿、高增長、高利潤的“三高模式”不可持續;土地供應、房產建設、金融貸款等各個環節都將探索新的模式,土地供應主體將會更加多元化;租房市場將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迎來長遠發展,年輕人的購房或租房都將迎來利好消息。
空·白研究院創始人、原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楊現領
楊現領長期從事房地產市場研究,曾任職于華創證券研究所,后創辦鏈家研究院(貝殼找房研究院)。在他看來,“房住不炒”的主基調始終沒有變化,但此次會議也有一些新提法,例如“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此次會議對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新提法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楊現領認為,新模式應該是房地產供給主體更加多元。首先是土地供應更加多元。他注意到,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推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舊城改造用地供應,以及國企閑置土地盤活、商改住、商改租等。“土地供應方式會更加多元化,這是新的發展模式中一個底層邏輯。”
“可以說短期可以通過預期引導來穩房價,長期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最終是要實現租購并舉。”楊現領認為,此次會議尤為重視租房市場,并且重點提及兩個層面:長租房與保障性住房。未來長租房市場會更加偏市場化,通過市場化發展長租房市場,滿足一些大學畢業生、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同時,通過保障房的建設來滿足低收入群體的需求。過去租房市場缺乏基本的規范,例如資金監管、租客權益保障、長租房機構的準入門檻等等,出現了各種亂象,對長租房的一些政策支持也有很多沒有很好落地。過去幾年,租房市場已經歷了一個“洗牌調整期”,未來會有更可持續的發展。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及,房地產市場發展要形成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楊現領認為,這恰恰說明過去房地產市場的循環“不是特別良性”,而且存在“住和炒之間不平衡”、“租和購之間不平衡”的現象。此次會議釋放的信號說明,房地產市場既要穩增長,同時又要防風險。房地產業新的發展模式已經在路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